12月5日是第二十个“国际志愿者日”,我国开展志愿服务已12年,有1.5亿青年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子们,是其中闪亮的群体。<br>
从2003年开始,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志愿服务西部,背起行囊,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贫穷落后的地区贡献自己的才华。<br>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br>
说这话的是冯艾,一位被高原阳光晒得黑黑的清秀女孩,长在北京,学在上海,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就是这样一个地道的都市女孩,两次中断学业,作为志愿者,远赴西部贫困地区支教。<br>
那么,是什么这样吸引她?她从中得到了怎样纯粹的快乐?
冯艾曾支教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宁夏西吉县两地,生活的艰苦和教育的窘困惊人地相似。很多孩子辍学在家务农,就读的也随时可能辍学。地震棚模样的简易木板房就是250名学生的宿舍。为洗上一次澡,要翻山越岭到县城,回到乡下的学校,又会是一身尘土,一身汗水。<br>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翻山越岭走访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劝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她将自己比喻为“灯泡”,要点亮孩子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认知。<br>
她自己也被奉献的快乐鼓舞着:学生马秀兰在宿舍的桌子上,摆放着母亲和冯老师的照片,为的是情绪低落时,看看这两个最贴心的人;孩子们在她出差之前,将她的讲台摆满野花,用稚嫩的笔写下“祝老师一路平安”……<br>
2003年8月一个黄沙满天的夜晚,刘翠莲从美丽的家乡———河北承德来到沙漠边缘的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开始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生活。和她一起到来的,还有34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于田的日日夜夜里,这群年轻人克服思念家乡之苦,忍受风沙的肆虐,帮助当地老乡开发大棚养花,开展田间科学种植,支持当地教育事业……2004年8月,他们中间25名服务期为一年的志愿者陆续离开服务岗位。在用泪水送走昔日的伙伴后,有3名志愿者毅然决定扎根于田,继续为边疆奉献自己的青春。<br>
自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千百个冯艾、刘翠莲,作为志愿者,带着梦想,带着激情,带着他们高尚的心灵,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br>
“不到西部,你就不知道我们国家地域之大,发展之不平衡”<br>
这是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从事支教工作的钱江写给同学信中的一段话。耀州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所支教的演池中学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黄土高原上,校舍多年失修,教学设施陈旧。记得刚到的时候,一位老师叮嘱钱江:“咱们这个地方穷,不比城里学校,上课的时候粉笔要节省着用。”<br>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钱江来到这里,来到西部,才将祖国幅员辽阔的字面含义立体起来,也切身感受到了区域发展之不平衡。他在读书笔记中记道:“西部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占71%,人口占全国人口28%,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7.1%。全国592个贫困县,西部占一半以上,全国3000万左右没有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里的农民收入低下,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要建立健全,任务十分艰巨。”<br>
正是因为对国情有了清醒认识,钱江也认清了志愿者身上的担子。这个热血男儿,将青春的高尚写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志愿者生活补助费中,拿出500元钱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说:“这些钱不算多,只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哪怕是买一点新鲜蔬菜,穿一件像样的衣服,戴一副暖和的手套。”<br>
“一种全新的转移支付”<br>
甘肃榆中县委书记李森洙聊起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时说:“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真是雪中送炭。我们讲‘招商引智’,3年来117名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是我们花钱都可能引不来的智力支持。”<br>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榆中方方面面都缺乏人才。全县394所各类学校,有教职员工4348名,其中5%的高中教师学历不达标。“志愿者的到来,为我们的教育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激活了不少本地教师的职业热情,点燃了更多孩子心中的希望。我们真正体会到,西部计划是人力资源的转移支付,是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是精神文明的转移支付。”<br>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贵州习水县委书记余泠。习水位于贵州北部川黔渝交界处,是个“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娱乐靠酒”的国家级贫困县。2003年,40名志愿者的到来,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动作。当时县委专门召开会议,安排如何用好这批人才,并从原本拮据的工作经费中拨出1万元作为该项工作的专项经费。<br>
在这批志愿者中,给余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很多:志愿者黄明彦为把他教的高中二年级带到毕业,主动要求将一年的服务期延长至两年;米树强在习水第一次用“双语”(即普通话和英语)给县乡镇教学研讨会全过程作解说;吴灵军资助了几名贫困生上学,还成立了“爱心基金会”;甘勇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为桃林乡招商引资……<br>
我们不会忘记志愿者们的感人事迹:在教育领域,许多志愿者拿出微薄的补贴,求助于同学亲友,争取学校、家乡的支持,为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奔走。服务于广西、四川、云南、新疆等地的志愿者自发成立了助学基金,已经有数百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在医疗卫生领域,志愿者纷纷成立医疗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杨锦鹏,被分配到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中心卫生院。他自制了1000份写有“免费针灸治疗”的广告,请志愿者们和乡干部下乡时代为散发。8个月来,杨锦鹏共为1000多名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br>
在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志愿者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在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中,志愿者刘羽临危请命,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一线。他不顾连日高烧,不论白天黑夜,翻山越岭,爬坡上坎,为灾区父老乡亲看病送药,给他们讲解防病自救的知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一水库管涌现场,在甘肃民乐地震灾区,在陕西渭河流域抗洪抢险一线,处处闪动着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影。<br>
“到西部贡献我的青春”<br>
这是北京大学毕业生莫锋在写给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信中吐露的心声。莫锋放弃了与广东一家著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的就业协议,毅然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他说:“这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本科生一大堆,我去那里,作用不是很大,但去西部工作,我能做很多实际有效的工作。祖国不只是东部,还应该有中西部;不只是城市,还应该有农村。我要最大限度地做一个有用的人。”<br>
莫锋的话代表了当代青年的心声和人生选择:将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祖国一起前进!
就在2003年6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推进,很多人也心存疑虑:现在的大学生会响应号召吗?他们真的会到西部基层去吗?<br>
青年学生给出的答案令人振奋,使人感动。6月13日到25日,短短13天时间,就有4万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远远超出计划招募人数,报名截止日期被迫提前。报名的场面热烈,情景感人。老知青送儿女,兄弟两人携手同行,同学相约共赴西部……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在大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有的因为违约,交纳了不菲的违约金;有的背着父母,放弃了已经考取的公务员资格;有的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决定保留学籍参加西部计划。<br>
“报名电话打爆了,接电话同志嗓子说哑了。不光大学生来找,老师和家长也来‘走后门’。”谈到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报名情况时,团省委一位负责同志欣喜万分。今年,河北省报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3650人。不少人在报名时都毫不犹豫地填报工作两年,有的还准备长期战斗在西部地区。另外,不少大学生把服务西部,当作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极好机遇。一位报名者由衷地说,到西部、到艰苦的地方去,才能考验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他相信,服务西部的这段经历对他的一生一定会有莫大的帮助。<br>
自今年4月22日西部计划开始招募以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自治区报名总数均超过了1000人,四川、河北已超过3000人,远远超过计划人数。<br>
我们的青年学子给世人展现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闪光的精神伴随着他们远去的身影,一路走来,一路照亮别人。<br>
“政策是对志愿者奉献精神的肯定”<br>
事业要发展,机制是保障。西部计划是共青团历史上承担的最大的项目,他们在总结和借鉴以往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了“党政支持、共青团组织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模式。正是依靠科学高效的项目运行机制,两年多来,西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前景。<br>
在项目启动之初,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就联合下发通知,出台了包括志愿者享受生活补贴、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单位管理职务、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加分等8项优惠政策,从生活、工作、升学、就业等方面给大学生志愿者支持。2004年,四部门又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有关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和爱护。<br>
共青团具有自上而下的组织优势,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动员优势,较为丰富的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这为西部计划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顺利推进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br>
在组织实施西部计划过程中,从宣传动员、招募选拔、培训派遣到服务管理、评选表彰、就业服务,都充分运用了项目管理的方式,为西部计划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br>
根据中央的精神,各地、各高校纷纷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服务创造良好环境。<br>
许多服务地在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主动增加志愿者的生活补贴,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破格提拔使用,并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给予政策倾斜。甘肃省玉门市出台政策规定:志愿者留在玉门市工作,从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开始计算工龄,取消见习期,优先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办理资格证书、报考省内公务员;对组织、引进、推广、实验、示范实用科技项目并取得较大成果的志愿者,市委、市政府按政策给予重奖;市政府确定的骨干技术人才,可享受玉门市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沐川县给每个乡镇安排了一名志愿者作乡镇长助理,并安排实际工作,让其独当一面,迅速成长。县委还要求服务单位领导亲自担任志愿者的导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和培训。<br>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勇明确指出:政策是对志愿者奉献精神的肯定!<br>
2005年7月,8602名大学生志愿者接过服务西部的接力棒,在“到西部去”的激扬旋律中,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他们胸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青春壮志和在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美好憧憬,挥手告别亲人朋友、告别繁华都市,选择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选择与祖国共同前进。我们相信,“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