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东北大学社会实践良性发展

(2005-10-09 00:00:00) 来自: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有味儿了!”新学期开学后,东北大学的同学们将暑期所见所闻带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将社会实践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和交流。

记者了解到,东北大学把社会实践和政治理论课结合始于2000年,现在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品牌。6年来,学校先后组织社会实践团队100多个,参与者近万人,深入到全国近百家知名企业、40多个城市和乡村进行了社会实践,撰写社会实践论文600余篇、报告1500余份,出版社会实践报告和发行论文集3册。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李扬州同学说:“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同时,参加社会实践还要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邀请,到课堂上去宣讲社会实践成果。在课堂上同学们针对实践课题,通过考察事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广泛热烈的讨论。这种互动性的理论教学激发了我们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渴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欲望,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东北大学团委书记胡旺阳介绍,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首先,学校规定,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作为有关课程的实践学习成绩,占“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20%。学生的考察论文与邓小平理论课挂钩,获得优秀论文和优秀个人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课可以免试。其次,学校成立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由校党委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学校每年行政拨款20万元对“理论之光”社会实践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另外,学校为了提高“理论之光”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研究制定了“理论之光”社会实践大纲,要求每一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学生都要参加社会考察,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职责,规定了社会实践的申报程序和考评机制等。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论文质量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论文在全国、省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熊晓梅认为,“理论之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东北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很好地实现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