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大连理工大学林安西书记专稿)

(2005-10-09 00:00:00) 来自: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为正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为根本要求,把先进性教育与学校肩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命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用先进性教育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以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全校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不断提高教育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是我们更好地履行使命的前提条件,也是大连理工大学先进性教育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坚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紧紧抓住“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机遇,加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紧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力求实现以前瞻性的规划指导学校的发展。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获得教育部优秀评估之后的工作思路,把提高质量作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校发扬“两课”教学和大学生“两组”学习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从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在先进性教育中取得的成果产生示范辐射效应,全面带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科建设及科技管理的体制创新成为全校关注的议题。学校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凝练学科方向,围绕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三个“金字塔”的建设,做好“十一五”学科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立项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改革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科研特区和专门的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以“学术大师+创新团队”为紧密的基层学术研究组织的“科技特区”,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形成教学、科研相交叉的矩阵式管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作用,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和科技队伍的建设,鼓励支持教师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重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而推动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育创新、知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服务社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尽管校内不同岗位上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有差异,但共同点是新时期全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要切实体现在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中,都要切实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带头建功立业的实践中。我们要在总结做好决策咨询、技术咨询、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建校企研究中心和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两个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全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

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指引,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其关键在于努力造就一支精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校党委深入开展向顾元宪同志学习的活动,大力弘扬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学校通过建立师德教育、激励与保障机制等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将结合“985工程”二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重大项目负责人的培养和引进,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拔尖人才,在新兴学科领域上尝试团队引进和“招标”引进的方式。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