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使西方的价值观对人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是非概念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人员组织方式、流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内部伦理环境,形成统一的目标指向,加快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高校党的工作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
以发展为营造和谐伦理环境的基本主题,促进目标指向的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跨越了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多样性、伦理观念多样性的特点。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伦理观念的多样性必然带来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下,必须确定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目标指向,作为营造和谐伦理环境、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基本主题。
在高校普遍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发展可以成为整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形成基本伦理取向的核心。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发展这一基本主题,积极营造符合自身特点的伦理环境,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指向。让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校在激烈竞争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差距,积极谋划学校发展规划,使全校师生员工思想上有紧迫感,心里有发展目标,眼中有发展全局,肩上有发展重任。
以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为营造和谐伦理环境的基本目标,使其成为形成共同道德力量的粘合剂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办实事是党的宗旨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脚点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人们普遍比较关注自身利益的条件下,营造和谐的内部伦理环境必须要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为群众办实事,高校的各级组织才能得到师生员工的拥护,学校党委的号召才能变成师生员工的共同心声,也才能形成“人心齐、泰山移”,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明确目标,确定任务,以人为本做工作。人是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营造和谐的内部伦理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理的组织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分解、情感的投入、措施的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务工作干部要在科学整合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内容,通过有效的工作在校内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的内部环境,从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让广大教职工心情舒畅,让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把热情和精力集中到学习和成才上;要不遗余力地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通过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活力和环境,通过快速发展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突破。
广开言路,办好实事,使师生员工心情舒畅。高校党委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始终把解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既是营造和谐内部伦理环境的可靠保证,也是营造和谐内部伦理环境的基本目标。高校的教职工知识丰富,勤于思考,富有独立性,不盲目从众。他们民主意识强,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既可以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又可以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树立正气,抑制不良行为,优化净化校园风气。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的需要,良好的伦理环境可以给人提供健康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人群聚集地,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和谐的发展空间,同样也是保证高校人人心情舒畅、共谋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委要把树立正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教职工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以强化管理为营造和谐内部伦理环境的重要保证,提高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工作效果
由于个人价值取向的区别,每个人的个人理想也就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即使在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个人的阶段性目标也会有所区别。个人奋斗目标的多样化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造成整体合力的分散,对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整合资源,使多样性的个人目标实现有序化,从而实现整体伦理环境的优化。
改革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使管理干部任期目标与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高度一致。干部是高校发展的领导和骨干力量,也是营造和谐伦理环境的中坚,还是推动学校发展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为此,高校必须建立合理的干部管理体制,明确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使其成为学校发展建设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机构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改变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状况,实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把发展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分解到各有关单位,以此为依据,确定干部的任期责任目标,从而把各个单位、各个岗位的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发展建设的大系统,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的有序化。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良性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反映到学校,给学校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何保证快速发展中的公正和秩序,是稳定人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可以使多样化的个人目标有序化,拧成一股合力;可以确保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打消疑虑,稳定人心,激励斗志,提高效率;可以通过制度的规定,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使学校的发展不因领导班子的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预警机制,凡事预见在先,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酿成事端,分散领导的精力,影响群众的干劲,干扰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和谐内部伦理环境的形成。及时发现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就会防止力量的分散,减小对良好伦理环境的冲击,使大家集中力量搞好学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