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讲求实效的教育下一代活动,使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和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广大青少年心中。
为了使教育活动更深入、更有实效,教育部关工委制定计划,并密切联络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协调行动,有序地开展贴近实际、小型多样、富有特点、讲求实效的教育活动。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献、乡土资料,并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重温历史,提高认识,明确了要着力对下一代深入进行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史的教育,歌颂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前赴后继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教育活动有序进行并向纵深发展。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关工委利用淞沪抗战纪念馆、姚子营烈士殉难碑等历史文物,教育下一代学习抗日先烈精神。山西省长治市在抗战中有一首歌谣:“父送子,妻送郎,母亲叫儿打东洋”,全市有9万人参加八路军,45万民兵协同作战,2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该市教育局关工委的老同志编写系列教材对学生宣讲,目前已宣讲近百场,效果很好。西南师范大学关工委用真实的历史资料,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当年残忍轰炸重庆无辜平民,造成数万人死亡的血腥罪行,同时揭露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篡改侵略中国历史的卑劣行径。河北省涉县教育系统关工委老同志,经常利用八路军129师革命旧址与珍贵文物,对下一代进行抗日战争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历史,奋发读书,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将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赵一曼等人的英雄事迹编写成乡土教材,教育下一代继承先辈遗志,勿忘国耻,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强盛国家而努力。内蒙古、北京、湖北、山东等地的教育系统关工委,也结合本地区抗日战争中的实例,纷纷开展教育下一代活动。
6月中旬,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修班,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层单位关工委的代表,实地考察太行山区“百团大战”等抗日遗址,缅怀英烈,深入学习和研讨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日前,教育部关工委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上,深入研讨了建立以史为鉴教育下一代的长效性机制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历史,是一面最现实、最宝贵的明镜,也是一本教育下一代最富哲理、最有意义的教科书。教育部关工委建议,在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计划中,要确保学生学习与掌握历史、地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正确观念,要坚决排除因应付考试与过早分文、理班等因素的干扰,纠正削减中小学生掌握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的错误做法。要切实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协调、有序地教育下一代。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经常关心下一代,精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