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

(2005-07-28 00:00:00) 来自:光明日报/


摘要:<br>     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是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品德和个性去影响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开发智能过程中实现教育,同时,老师把个人的思想品质投射到学生中,这表明,教师的自身素质成为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它影响和作用着学生成才。&nbsp; 

关键词:高尚情感 广泛兴趣  坚强意志  创新 乐观  

    过去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一类问题上,但对教师心理素质如何影响学生和如何作用于学生这类问题重视不够。其实,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什么态度来对待科学知识、对待事业,只要有了热爱知识的正确态度,对于如何学也就迎韧而解了。因此,教师自身素质在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去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这种优良的心理素质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教育因素,参与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使学生在听取教师的教诲时,也在随时地注视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这些情感、意志、个性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学生,也就是说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师表形象,这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所构成环境因素给于学生的影响是无与论比的,特别是启蒙教育。”<br>   现实的教育实践证明,同是教育内容,由不同的教师去传授,所获的教育效果会大不相同,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是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的,学生对他的教育乐意接受,他的思想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相反,一个缺少教育素养,心理素质欠佳的老师就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他的要求即使正确无误,也往往为学生所轻视,他的教育也会苍白无力。那么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哪 些呢?主要的有:

  一、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一─高尚的情感<br>
  教师高尚的情感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使教育事业取得成就的动力,也是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对所授学科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激情都是老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其中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那么,这种高尚情感集中的爱对学生有什么作用呢?<br>
  ㈠、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教师爱与学生健康成长有密切联系。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的爱会暗含期待给学生以巨大的情感影响,并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这种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暖阳光,<br>
  ㈡、教师的爱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心理“催化剂”。教师讲的道理都是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催化,就是说,如果一种要求和意见被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好意,那么,在他们的情感上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而被愉快的接受。如果认为是恶意,就会产生抵触对抗,教师的教育就会无效。<br>
  ㈢、教师的爱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南京师范大学曾就“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成绩的关系”的问题,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是:学生对教师的进取态度和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所学的学科,是学生兴趣所在的学科。而学生对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考试成绩比学生各自的平均成绩在156名学生中平均高出.6.1分。这看出教师的高尚品质对学生成才的作用。<br>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二─广泛的兴趣<br>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往往通过求知欲的满足而产生更高水平的新兴趣。教师的兴趣是表现自身个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不尽推动教师去求知、探索、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而且是教师促进业务修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活跃的动机成分,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只有兴趣广泛,热爱学习的教师,才有希望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功,相反,一个缺乏求知兴趣、精神生活贫乏的老师,是无法胜任教育工作的。.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三一坚强的意志<br>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行动,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顽强的意志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首先,教师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教师工作是复杂、细微、繁重的工作,渊博知识的获得,学生世界观形成,都要靠教师,没有旺盛的精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是难以胜任的。其次,教师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的坚定、果断、沉着、冷静等意志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青少年往往从教师那儿找到自己学习的东西,因此,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品质的学生。那么教师具备那些意志品质?

  ㈠、一贯的坚持性。教师的这种意志品质表现在工作上是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坚持原则性,对学生要求明确、合理、严格,并善于坚持到底。教师这种坚持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意义,教师的坚持性还表现在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上进,要学生激流勇进,发奋努力。<br>
  ㈡、处理问题的果断性。这种意志品质,首先表现为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做任何事都要即深谋远虑又当机立断。试想,如果教师在是非面前,优柔寡断,怎么能教育学生沉着果断?而且难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果断性还表现在,当发展情况变化或自己做出错误决定时能立即停止已作出的决定。如果一个教师怕失面子,掩盖自己的缺点,力求每个行为都装扮成绝对正确的人,其结果是适得其反。<br>
  ㈢、教师要沉着自制和耐心。这种品质表现在节制自我的能力上。也表现在能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对待学生。自制力是意志的一个重要品质,人的意志活动的高度水平就表现在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底的尺度。苏联教育赞可夫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自制。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自己,对学生发火、训斥,这会引起学生对立情绪,失掉教师的威信,因此,沉着自制和耐心,是教师必具备的品质。<br>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之四一思维的创造能力<br>
  思维的创造能力,是指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以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善于思考和创新是教师的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教师之所以需要这种品质,一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多变性所决定,教学工作.随时代不同而要求不同,教师只有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有效地工作。二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教育即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艺术创作过程,如果离开思维的独创性,教育工作就无法进行。三是因为教师对其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改善,需要独创性。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更新,对学生管理方式的不断变化,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深入细致,都需要思维创新。一名话,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教师的进步,学生的成才。

  五、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五一心胸开朗,处事乐观

  心理对情绪影响很大,而情绪又影响着工作的好坏,教师心胸开朗,在学生面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对教学很有好处,如何做到在学生面前保持愉快心情?第一,热爱生活。要注意挖掘生活的感情,善于发现学生美好的心灵,在师生共处的和谐生活中得到欢乐。第二,富于幽默感。幽默感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它是人在遇到痛苦、烦恼的事情时,用幽默的办法来对待,使人很快就会解除不乐。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