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市场化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2005-07-21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朱劲松


    摘要:本文从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微观经济学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市场机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时的有效性,然后对市场机制可能失灵的地方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这种失灵提出了一些看法。文章开头先对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市场化与教育产业化之间的区别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这些前提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对今后改革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br>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市场化  微观经济学<br>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前提问题分析

    在进行这篇文章的主题论述之前,有必要将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问题作一下界定和描述,便于确定文章论述的范围和前提条件,以免引起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议。<br>
    1.教育的层次和高等教育的性质定位

  一般而言,教育有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这种教育主要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完成;第二个是实用教育,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就属于这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以哲学为代表的纯精神领域的教育。所谓高等教育,是指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既包括教育的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又包括第三个层次的内容。高等教育既要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需要,又要关注人类纯精神领域的研究,还要进行各种知识的基础研究。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既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又有公共物品的属性。①

    2.高等教育市场化与教育产业化之间的区别

    如果将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办,就意味着商品化、利润化和规模化,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就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将教育看成一个简单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而教育的结果——具有更高学识和能力的学生也仅作为一个商品来看待,这是不人道的,至少是不符合人性的。从长远来看,也不符合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我本人是反对将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办的。对于高等教育,它既有满足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需要,从而创造利润的需求,即有其商品化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大学被称为“象牙塔”,作为社会思想道德和伦理的中流砥柱,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高地,毫无疑问,也有其非商品化的一面——她追求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所谓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强调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免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当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创造物质财富时,大学就开设相关专业提供之;当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创造精神财富时,作为人类精神高地的大学就提供之。在很多时候,社会的这两种需要不能绝对分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失,此时,大学就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去满足社会的需要。可以这样看,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培养多少,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就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去调控人才培养的结构。计划和市场只是配置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br>
    3.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br>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大致而言有以下三种:一种是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一种是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社会地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敬和赞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的社会,这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另一种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让自己的人格更丰满和获得一种高级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就我国目前来说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原因和动机,是第一种。下文中的分析,也基本上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入手。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其它两种动机在这个模型中,暂忽略不计。<br>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微观经济学机理分析<br>
  下面将分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教育资源的,以及市场机制的缺陷。<br>
    (一)&nbsp; 市场主体及经济行为分析<br>
  高等教育的市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一般的市场只有两个市场主体,即买方和卖方。而高等教育的市场却有三个市场主体:学校——高等教育的供给方,学生——高等教育的直接需求方,企业②——高等教育的最终需求方。<br>
1.学校面临的成本收益函数<br>
收益函数:<br>
S校=TQ<br>
T:每个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及政府对每个学生的补贴额<br>
Q:学生数量

成本函数:<br>
C校=B+M+KT<br>
B: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M: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br>
KT:对教师支付的工资总额(对单个教师支付的工资越高,代表教师的水平越高,而学校的师资力量也越强)

边际成本和收益函数:

MS校=S校/Q=T<br>
  MC校=(B+M+KT)/Q<br>
学校的行为决策:

当 MS校&gt;MC校 时,学校会增加招生人数<br>
当 MS校=MC校 时,  学校的招生规模不变<br>
当 MS校&lt;MC校 时,  学校将减少招生规模<br>
2.学生面临的成本收益函数<br>
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

C生=C1+C2(1+r)-1…+Cm(1+r)m-1

Ci:每年所缴学费<br>
m: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br>
r:贴现率<br>
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预期收益:

S生=Pi〔(1+r)-(m+1)+(1+r)-(m+2)+…+Cm(1+r)-(m+n)〕<br>
Pi:可以预期的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年收入<br>
n:可以预期的年限③(即接受高等教育后的n年时间内)

学生面临的机会成本:

C生’=S生’=Pi’〔(1+r)-1+(1+r)-2+…(1+r)-(m+n)〕<br>
Pi’:不接受高等教育预期的每年的年收入

学生的决策行为:

当 S生-C生≥C生’时,则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当 S生-C生<C生’时,则不会接受高等教育

3.企业面临的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