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如何抓好素质教育

(2005-07-13 00:00:00) 来自:光明日报/卢秀华   


    21世纪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新世纪,高校学子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br>
    新世纪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什么?这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和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四有”新人。那么如何达到这种高素质教育要求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br>
    一、转变观念,确立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础地位。<br>
    文化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基础的方面,而大学时期是个体文化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系到大学行政管理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题。高校领导要在学校管理、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br>
    二、加强人文、科学学科群的建设与协调,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支撑。<br>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首先必须全面加强人文与科学学科群的建设,用涵盖文、史、 法、艺术、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来构成多学科交叉的高校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厚底蕴的支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人文与科学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以体现人类文化的整体性以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态势。其二,人文和科学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文与科学素养,文化素质教育要在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提高大学生的格调,修养,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所以,在学科群的建设方面,一定要在“内化”上下功夫,注意改善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其三,在加强学科群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载体,它是当代学生学习、生活及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要积极主动地把学科群建设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br>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br>
    这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重视师德的培养。德为师之本,师德的的核心是奉献和责任。要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楷模作用。 第二,重视改善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加强对师生人文精神的熏陶。第三,重视教师的继续学习,要强调专业研究的同时,重视扩大知识面。第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的积累靠学习,素质的提高靠实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上课、读书、听报告这些层面上,必须引导学生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br>
  四、突破校园文化传统观念,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大学文化

  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一定人类群体中,发展或建设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为了形成这种生活状态或方式,需要构建相应的价值理念,以及为实现这种理念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活动文化五个方面。大学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大学的范围内,在所有师生员工中,建设一种与大学的地位和使命相称的比较理想和生活或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br>
  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br>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三项:第一,学会做人;即指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这就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优良的道德和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第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包括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第三,勇于创新。是要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和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力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它是无法从A到B的,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在以上三者中。培养创新能力是关键,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br>
  六、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引导功能。 

  从目前培养人才的素质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文素质普遍较低,许多大学生只有狭窄的专业知识,对人文科学特别是民族文化知之甚少,文史功底浅,艺术品位低,表达能力弱,随着高校素质的提高,有些大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渐增强,他们需要具有新思想,新方法的读物,不能把学生的阅读目光局限于专业书籍。为适应这一变化,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要有意识地通过文化引导这一手段,发挥文化阵地应有的功能。图书馆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重专业知识能力到重全面素质,是高校教育更接近本质的观念性转变,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全人格角度出发,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以新思路、新对策和新措施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大学生推荐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作品<br>
  总之,高校要适应新形势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