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国学生营养午餐创始人、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从我国营养午餐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学生营养“护苗系统工程”方案,明确了我国学生营养午餐工作计划与发展方向。继而国务院先后下达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国家大豆行动计划》、《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文件,文件确定在中小学生中试行营养午餐作为营养改善的重要措施,此后我国的学生营养午餐试点推广工作,由城市到农村,由沿海到内地不断延伸推进,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
在我国试点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工作中,实施学生营养午餐达3年以上的学生,其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水平,分别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平均增加1.53厘米和1.87公斤。据多项调查研究表明,膳食结构在对学生营养与生长“长期趋势”的影响方面,日常膳食的营养行为及其营养意识有着较大促进作用。
归纳我国各地学生营养餐的操作模式,大致有以下6种:
公司集中加工模式 在学生营养餐公司集中生产加工学生营养午餐,然后分盒装箱送往订餐的各中小学校,如北京都丽梦、无锡俱进、哈尔滨佳明佳等企业。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日供应学生数大约占全国总数的55%左右,每个企业的日供应数在3500——30000份之间。
公司上门承包模式 由学生营养午餐公司到学校承包食堂,其中食堂的厨房设施设备和学生餐具等硬件全部或部分由午餐公司投资。公司统一采购食品、统一设计营养食谱,营养餐制作与食品安全职能分解到每个承包食堂的责任人。如上海宝钢、浦东农信等企业。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日供应份数大约占总数的15%左右。
公司净菜配送模式 由学生营养餐公司按学生营养午餐食谱要求,向学校供应已经初步加工好的净菜,学校按企业设计的营养食谱及其净菜数量进行烹饪烹调,如上海市杨浦区师惠商业配售中心等。采用这些模式的学生营养午餐日供应量占总数的10%左右。
学校外包企业模式 学校按照食品卫生与学生营养午餐要求,向社会公开招标,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中标企业,由企业生产加工和供应学生营养午餐。采用这些模式的学生营养午餐日供应量占总数的5%左右。
政企合办模式 一般由教育部门或与有关部门共同投资,并在教育等有关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下,生产加工营养午餐供应所在辖区指定的中小学生用餐。如长春市、北京市以及平湖市等有关企业。目前采用这些模式的学生营养午餐日供应量占总数的5%左右。
学校自制模式 学校自办食堂,确定1名兼职营养师,或聘请当地营养师做顾问,按照学生营养午餐工作要求自行采购食品和加工制作。采用这个模式的学生营养午餐日供应量占总数的10%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学生营养午餐工作,加工制作学生营养午餐的企业已达100多个,食用营养午餐的学生数达到100余万,再加上学校自制营养餐累计有200万以上的中小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
我国学生营养午餐存在的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营养午餐质量在下降 近年来,某些企业的营养午餐质量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食物数量在减少,食物种类越来越单调,不注重多种食物的科学合理搭配;二是加工制作缺乏营养意识;三是烹饪烹调简单化,没有按照营养科学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口味兴趣特点进行加工制作。
营养午餐并不营养 一些学生营养餐公司已经淡化了营养师工作的职责,有的公司干脆解聘了专职或兼职的营养师,对食谱营养素综合分析评价工作也基本不做了。
营养午餐的价格在上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学生营养午餐价格在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大米、食用油、肉类、蛋类、菜蔬等各种食品的物价指数在增高。与此同时,在学生营养午餐价格的背后,可能存在着更多餐费分流渠道,以致成为造成学生营养午餐价格越来越高的一个因素。
政府、学校、企业都要当作自己的事业做好学生营养餐
社会各方都应接受学生营养午餐的观念和做法,学生营养午餐则应按照“一个关键与两个特点”的要求运作。一个关键是食物中营养供给量,必须符合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与各种活动需要量;两个特点,一是对食谱的加工制作适应于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消化吸收生理特点,二是对食谱烹饪烹调的色、香、味、形适应于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兴趣口味特点。这既是一份营养午餐的基本特征,又是与普通快餐的一个根本区别。对学生营养餐,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都要给予支持与鼓励。
企业、学校等要科学地经办营养午餐 经办营养午餐的中小学校和生产加工学生营养午餐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一个关键两个特点”设计营养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制作和烹饪烹调,正确计量地分装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供餐单位还应将当天营养午餐食谱的食物供应基本情况、营养素供给量以及营养综合分析评价等内容制成的“营养午餐日报单”,发至供餐学校,供师生、学生家长参阅,使社会各界了解、认可和有效地监督营养午餐。
学校端正经办方向,做好宣传与引导 学校自办营养午餐也好,接受营养午餐企业送餐也好,都应当端正经办营养午餐的方向,不收取任何名目的营养午餐管理费、活动费、用餐费等,真正让广大学生吃得实惠、吃到营养、吃出健康。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午餐的好处。
各级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 1997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发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在这些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宣传与推广学生营养餐工作。2001年,国家经贸委、卫生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又在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等许多部门制定的文件、管理办法、标准中,都有宣传与推广营养午餐的内容。由此表明,在我国推行与发展学生营养餐工作,是各地政府以及各级执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家有关税务部门要减免营养午餐生产企业的税收,因为向学生营养餐企业收税,就等于向广大学生收税。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生营养餐发展环境。组织协调有关绿色食品基地、食品生产企业的优质食品,优价供应给开展营养午餐的学校或企业。
卫生部门要完善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早在1998年,我国卫生部就颁布了国家行业标准:《学生营养午餐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但没有相应的学生营养餐管理办法。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生营养餐管理体系,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无法有序进行。国家有关综合管理部门应会同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学生营养餐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依法推进我国学生营养餐事业。
做好行风监督,严防从孩子嘴里掏钱 由于学生营养餐企业采购各类食品以及相关原材料等,与各部门或渠道的经济往来密切相关,并且还有不少行为是没有发票的现金交换,致使个别营养午餐企业与用餐学校之间进行不法交换,引起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不满与愤慨。为此,学校以及财税、物价监督部门等,要定期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审计,通过积极有效的监督检查及时纠偏,引导营养午餐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也可赢得社会各界的欢迎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