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生老总”的创业实录 高校毕业生状况调查

(2005-07-04 00:00:00) 来自:沈阳日报/吴宏


引题  

  如果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是一位急于为孩子寻找工作的家长,当你脑中偶尔掠过自主创业的念头,你便需要一份全景式的指南:告诉你沈阳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下海经商”?他们都从事什么行业?创业路上遇到过哪些困境?当前经营状况如何?这些从来没有人系统说明的问题,本报为你从头道来———

  核心提示

  212万人、280万人、338万人:这三个数字分别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总人口;丹麦就业人口总数;以及新西兰整个国家当前的总人口。同时,这组数字恰恰是中国2003—2005年,每年的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如何让上述人群在短时期内都拥有工作岗位,绝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2003年为7.7万人,2004年为10.8万人,今年将达到16万人;沈阳市的这一数字分别为1.5万人、2.5万人、3.5万人,每年刚好递增一万人。面对近年来“红灯闪烁”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些数字无疑在强烈地传递着一个信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沈阳必须直面并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



  ①于志刚:身后的版画自画像传递出他的个性和天赋。在寻找美术与实业的平衡点时,于志刚显然也捧出了一件别具创意的作品——沈阳零启美术高考培训中心。<br>


    ②刘晓帆:坐在沈阳一品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总经理的“宝座”上,漆得发亮的写字台倒映出一张训练有素的笑脸。<br>


    ③解洪志:大二时就有了做老板的念头;他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使受雇朗为家教的教师从不足10人增加到800多人,可谓“惜时如金”。<br>


    ④赵晓红:创办沈阳明诚咨询公司的经历,使她觉得创业“不难”。因为她是农民的女儿,对于痛苦有着更强的承受能力。图片中心记者潘旭摄

  教育部应对这一问题的当前原则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在其指导下,近几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沈阳市的这一就业率则超过了80%。

  高校毕业生就业,除了企盼用人单位的青睐外,还有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自主创业。“下海”之后“大学生老总”的生存状况如何?创业路上大学生遭遇了怎样的苦辣酸甜?自主创业今后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线还是支线?

  为了揭开诸多谜底,本报记者选取了我市已经申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100名高校毕业生为样本,进行了独家调查。其中折射出的沈阳人特有的就业习惯、商业意识、行业选择、出身背景,着实发人深省。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