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引领大学生理性想问题慧眼看世界

(2005-06-24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李功毅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后,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形成了许多新思路,采取了许多新举措、新办法,取得了许多新经验。为宣传好这些新的进展和成果,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本报推出“大学德育创新”系列报道。今天刊发首篇:河北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精品课程——“热点问题半月谈”。

  河北科技大学有一门别具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热点问题半月谈”,它是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的、没有学分和考试环节约束的课程。因为每两周一次,所以被称为“半月谈”。“半月谈”主要是由主讲教师概要介绍半个月以来的国内外大事,并围绕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就是这样一门不计学分的课程,却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12年来,“半月谈”已进行了近200期,场场爆满,魅力依然。

  记者采访时,许多学生告诉我们,“热点问题半月谈”在同学中有很好的口碑,去听课都是自愿的。一门不计学分不考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真的对学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且看——

  特写镜头:2005年4月13日晚七点,“热点问题半月谈”第188期正在进行,热点话题:“日本‘入常’问题与中日关系”

  2005年4月13日晚7点,在河北科技大学中校区第2教学楼第5阶梯教室里,“热点问题半月谈”第188期的讲座正在进行。台下座无虚席,教室后面及两旁过道、门口挤满了人,一个只有200多个座位的教室,却容纳了足有300名学生,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倾听“热点问题半月谈”创始人之一李彦峰老师阐释“日本‘入常’问题与中日关系”。

  “这个专题此时正是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偏激的言论,一些地方因此而发生了游行事件。说实话,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也很愤慨,也很想振臂声讨。但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一问题,我们还是急切盼望着能在我们信赖已久的‘半月谈’那里得到正确的解答。”文法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高洁如是说。同高洁抱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讲台上黑板边框上挂着的一个白布红字条幅集中表达了同学们的激愤之情,上面赫然写着:“坚决反对日本入常!誓死保卫钓鱼岛!”

  李老师从“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讲起,分析了日本“入常”的形势以及我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接着话锋一转,重点为学生讲解了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以及应该如何看待当前在中日之间存在的矛盾,分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为了把这个问题的讲解引向深入,李老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了一个“爱国”与“误国”的问题,指出如何看待中日之间的矛盾,要从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这一根本利益出发,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大计。

  紧接着“热点讨论”专题开始了,这是一个师生互动专题。有学生问:“我们该不该去抗议?砸烂日货、抵制日货表明的是强烈反对日本的鲜明态度!”李老师答:“对待日本的种种行径表明自己强烈反对的立场是应该的,但表达的途径很多。我们都知道,中日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日合资越来越多,很多产品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砸烂日货,受损的只是日企吗?况且,私自砸坏他人物品是违法行为。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理性爱国。”李老师娓娓道来,有理、有据、有节。

  短短20分钟的时间,回答了5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间学生问题问得尖锐,老师不避锋芒,师生精彩对答,赢得阵阵掌声。当晚李彦峰老师回家后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短信:“李老师:刚听完半月谈,我仍然沉浸在其中。正是:世界风云多变,各有苦辣酸甜,埋头苦干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半月谈’让我们理性想问题慧眼看世界。”



  大家都知道,要把时事热点问题讲好并让学生信服,可不是件容易事,那么河北科大怎么想到做这件事,作为一所文科实力并不强的地方院校,又是如何把这件事做出彩了呢?且看——

  回放镜头:1992年底河北科大的一项大学生思想调查;4位教师的创意;12年打造精品课

  创办“半月谈”要追溯到12年前的一份调研报告和几个年轻教师的责任和激情。

  1992年底,河北科技大学关于本校大学生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90%的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国内外形势,但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分析能力差,易产生偏激理解,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思想及其政治方向的不稳定。80%的学生表示,电视也看、广播也听、报纸也浏览,但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时间大量掌握信息,更没有时间去做去粗取精的深入思考。

  面对这份报告,责任与激情促使文法学院李彦峰、赵文婕、郭京振、许照红这4位年轻教师走到了一起。“开办一个第二课堂,给学生一扇窗口,引导他们了解世界。”他们四个一拍即合。他们的想法很快得到有关领导的首肯。经过申请,《形势与政策》教研组成立了。“不计学分、不考试、不点名,学生来去自愿,靠自身的吸引力来吸引学生”,这是他们对这门课的基本定位。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呢?他们开始绞尽脑汁地筹划酝酿。

  经过一个寒假的酝酿,1993年3月12日晚,“热点问题半月谈”首期让前来听课的100多名学生感觉耳目一新。4位老师作为“主持人”分别主持几大板块先后登场,半个月以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被主持人巧妙地串成一串,在“新闻综述”栏目中首先露面;紧接着“送你一支歌”栏目中,教室里响起了《春天的故事》的优美旋律,引发学生美好情感;之后引出“热点专题”栏目,讨论的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意义,“焦点谈论”、“有奖抢答”穿插其间。当晚无一学生中途退场。“热点问题半月谈”一炮打响,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半月谈”的名字很快传遍科大校园,师生尽知。

  消息不胫而走,不到两个月,在省内高校也已小有名气。1993年5月19日“半月谈”第6期,河北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马长庚悄悄来到课堂,他们事先未给学校任何人打招呼。偏巧赶上中途停电,黑暗中学生无一退场。有学生点燃了一支蜡烛递到教师手中。一个独特的景象呈现在他的眼前:微弱的烛光中,台上依然慷慨激昂,台下依然专心听讲。马处长也被此情此景感动了。课后,他欣然为“半月谈”题词:“活电视媲美中央台,半月谈牵动学子心”。

  1997年,河北科大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