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行风建设让教育赢得广泛支持

(2005-06-24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吴杰


   群众口碑好不好,社会信誉高不高,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整体形象,也影响着教育的长远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行风建设让教育赢得广泛支持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多把爱的阳光撒给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基石;把苦想成乐,把酸嚼成甜;爱是学生成长的芳草地……”在海拉尔区头道街小学,心情不好的时候,青年教师陈亚男常常驻足在主楼的黑板报前品味着教师诺言。在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她逐渐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激情。

  据该校校长岳智敏介绍,教师诺言是2004年海拉尔区开展行风建设时,教师们自发写上去的,其中多是对教育的最深感触,没想到写得这么精彩。而且,在日常教学中,他们也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以前早晨上课时,对于学生迟到,教师必定马上询问原因,或言语批评,或要求罚站。现在,他们大多先问吃没吃早饭,尽量不让学生饿着肚子上课。课后也经常与孩子多交流,对孩子的关心明显比以前多了。虽然都是小事,但却反映了教师内在的心理变化,而这无疑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育人环境的美化。”

  海拉尔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陈先超告诉记者,在教职工队伍中,前些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师德的现象,虽然三令五申,但体罚、变相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岗开办有偿补习班的教师还大有人在。甚至有个别学校的领导,为了本校的一点蝇头小利,巧立名目增加收费项目,对教师中违反师德的现象宽容放纵,造成影响后又想方设法为其开脱,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和教育行业的形象,与呼伦贝尔市首府城市的地位非常不相称,远远没有起到窗口的作用。

  要发展教育,使大家都关心支持教育,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从2004年开始,海拉尔区教育系统开展一系列行风建设的主题活动,即以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收费、师德、初中招生、中考等问题为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既要管行业,又要管行风;既要管教育,又要管校风”的原则,改善教育系统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问题,年终考核为不合格,直接进入末位淘汰名单。情节严重的,则予以严肃处理。据了解,仅2004年一年,区教育局就处理了7名教师,其中一名教师被调离原来学校。同时,区教育局还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向社会发放了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调查问卷,寻求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对“您是否清楚学校的收费项目?”“教师有无体罚过您的孩子?”“教师有没有讽刺、挖苦、歧视过您的孩子?”等问题的反馈,全方位地了解教育在全区的社会形象和认可度。

  “其实,社会各界给教育提意见,并不是坏事,至少说明教育很受关注,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离开了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教育便很难实现均衡、协调、快速发展。从现实角度来看,获得社会关注和认可的主要途径,则是树立教育系统和行业的良好形象。”在海拉尔区教育局局长窦贵君看来,行风建设主要是树立教师的师德形象,以及增强教育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两者看上去很容易,做起来却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除了用制度规范和责任追究之外,区教育局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文明行业活动,如校园开放日、师德演讲比赛、教育形象展示、岗位文明主题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文明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每位教育工作者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从内心中感悟到教育的崇高与伟大,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神圣使命,自然会更好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教育行业因此也就有了更快的发展,有了腾飞的希望。”窦贵君说。

  从加强和改进行风建设抓起,海拉尔区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明显好转,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中,以往“饱受诟病”的教育行业,如今很少有劈头盖脸的指责和投诉,更多的是一些建设性意见。由于注重和加强了行风建设,在2005年年初进行的呼伦贝尔市行风评议活动中,海拉尔区教育系统被评为满意,工作综合评价在市属的13个旗(市、区)中,位于优秀档次第一名。行业形象的好转,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在社会各界的信誉度,扭转了“教育难办”的状况。因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随之而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训等一路绿灯,使区教育朝着“三年市一流、五年区一流”的目标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