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生呼唤暑期“良性实习”  

(2005-06-24 00:00:00) 来自:新闻晚报/李征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暑假还未开始,本市不少大学生已经开始四处寻觅假期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从进入跨国企业,到街头散发传单,大学生的实践形式各不相同。不过,不少大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人认为,诸如做家教、促销和发广告传单一类的社会实践机会“含金量”太低,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实习机会。<br>
  一天发500份家教传单<br>
  “我也不知道发传单是否能提高我的实践能力,但是我得到的其他机会并不多。”上师大的一名大三女生告诉记者,她曾经到一家中介公司打短工,工作就是发放家教传单。在今年4月份的一次高招咨询会上,她被公司派去发家教传单,一天之内发放了500多份传单,得到的报酬是50元钱,公司还承诺如果有人愿意来请家教,她还可以得到部分提成。虽然有钱挣,但在她看来,自己并未学到实践技能,想通过打工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计划并未实现。<br>
  张麒文是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他觉得自己的专业技术性相对而言较少,而实践操作性却很强,如果不能得到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训练,就很难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暑假即将来临,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去做家教,显然是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而到今年年底找工作时,简历上关于专业上的实践只会留下一些简单的记录。<br>
  大学生难觅实习机会<br>
  中国大学生就业见习网市场部主管张悦表示,目前国内的学生实习计划还不够成熟。一方面,学生寻找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的途径并不太多,除了学校推荐就是个人寻找,而学校推荐更侧重就业实习;另一方面,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认为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在校期间把功课做好就行,参加实习还会耽误时间。<br>
  张悦介绍,在国内,除了一些跨国公司和国内名企,如TCL、联想和华为等,鲜有公司有相应的实习计划和人才储备计划。一些知名度不够响亮的国内企业虽然曾在学校内和网站上发布过假期招聘实习生的消息,但由于自身在业界的名声有限,往往应者寥寥。这些公司还会给人以招募廉价劳动力、招收临时工的印象:实习生活一干完就得闪人。这也容易导致实习计划的搁浅。<br>
  每年假期,市劳保部门也会推出一些面向在校学生的实习计划,如市职业培训公共实训中心提供的免费寒暑假实习。但它们提供实习岗位数量相当有限,今年暑期虽然提供了电工电子技术、珠宝首饰等36个实习岗位,但仅仅招收120人,相对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无异于杯水车薪。<br>
  学校呼吁社会合力重视

  对此,本市一些高校学工处的老师建议,各类单位和企业应该形成合力,为各专业大学生提供假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同时提高工作技能,既完善了理论学习,也获得直接而生动的社会经验。<br>
  日前,能够体现单位和企业合力的活动也已出现。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全国学联等主办,为期三个月的“琢玉2005———优秀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即将在上海等全国各主要城市展开,邀请各企业来共同推动活动,刚刚启动,就已有多家企业在活动网上发布了300多条实习和就业信息。暑假期间,本报也将和相关企业,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见习网等媒体联合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推荐和提供实习岗位。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