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园召开的2005届毕业生首个就业洽谈会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只在会场展板上,简单注明自己所需专业和用人数,其他信息一概不详。这让学生感觉招聘单位用这种简洁的方式来推介自己诚意不够。还有同学反映,有些用人单位随地丢弃应聘简历,他们发出了渴求自己被尊重的呼声。(11月29日《大河报》)
诚信,一直是大学生招聘会上的热点话题,但是企业在强调学生诚信的时候,有没有审视过自身的诚信问题呢?就业难,招聘人数有限,而应聘学生众多,似乎这种招方市场占绝对优势的现实,无形中造就了不少企业的牛气,条件无限提高,待遇无限压低。总想让学生对企业讲奉献,可是企业却不与学生共心,这不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吗?
学生产生不诚信的行为,企业也有一部分的责任。企业在招聘时都强调大学生要有工作经验,而大学生上学学的是理论知识,怎么可能有实践经验?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付出应该的培训投入,这种不体谅大学生的招工心态,如何让学生能诚心以对?又如何抵挡“兑水简历”的泛滥?<br>
学生要为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企业也不会得到什么便宜。如今,大学生就业心理正日趋成熟,他们不再一味追求工资和待遇,而把自身的发展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对学生的愿望不加以重视,即便一时得其“身”,也不可能得其“心”,最终还会得不偿失的。<br>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这次招聘会上,一家军工企业的招聘展板不但把所需专业及用人数量一一标明,还在招聘栏边简单附了自己的简介,并详细说明招收各种层次毕业生将提供什么样待遇和未来收入等情况。心与心的碰撞才能生出诚信的火花,诚信,是企业与大学生的通心桥。相信平等、尊重、体谅和诚信必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