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文,有感而论,有得而文,写的应该是自己的见解,即便是错的,也应该首先是自己的。但是现在的论文,大多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即便有自己的见解,也要引用很多名家名人的“语录”,以证明自己的见解有所依托,狐假虎威。再者,论文是给人家看的,应该是越明了越好。但有的论文写的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偏要闪烁其词,东引用,西摘抄,又是柏拉图,又是钱钟书,故弄玄虚,定要搞得人家头晕眼花而后快。
本文无意否定所有的论文,但论文的异化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论文的异化主要表现在:
一、主旨的异化
所谓论文,第一是学术性,要有自己的学术见解;第二是新颖性,要有独特的研究创意。
香港大学一名著名经济学家在《学术高下是怎样衡量的》一文中,在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时说:“简单地告诉我,这个人说过些什么?”他所需要知道的,是被评价对象有没有说过一两句创新而大致上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重要的话。但是现在的一些论文,没有多少学术性,没有多少新鲜货,大多只述不论,只引不发,拾人牙慧,没有创见,搜罗旧闻,没有新意。更有甚者,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占为己有。
二、篇幅的异化
照理来说,论文有论就行,至于篇幅,长短不论。只要能说明问题,应该是越短越好;只要有真知灼见,哪怕只有几百字,也是好论文。但现在要想升教授,一般的专著也是不行的。于是,三只蚊子煮成一锅大汤,有的几百字短文就能说明问题的,却写成长篇大论;有的一篇论文的内容,演绎成一部专著。
三、发表的异化
现在是发表论文真难。本来嘛,只要论文真有水平,发表应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靠常规思维已经行不通,即使你的论文真有水平,也不见得能顺利发表。在论文集上发表倒是容易些,但在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一则派不了大用场,二则要交相当可观的费用。要想发表,得投亲托友,求爷爷,告奶奶。否则,你投出去的稿子,十有八九石沉大海。
四、作者的异化
在论文上署名的应当是论文的撰写者,连这样的常识也成了问题。有些在论文上署名的根本是与论文无关的人。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借助名气,有些无名小辈要在高级的刊物、重要的场合发表文章,就要请权威、名家撑腰,署上他的名,而且往往是第一作者;二是分享成果,作者的亲友要“购职鬻爵”,但手头又没有货,作者本人货源充足,单署己名也得不到多少实惠,所以也挂上他名,彼此彼此;三是弄虚作假,这种情况最可恶,自己没有水平(有些是没有时间,大多为带职读研、读博者),但有钱有权,因此雇个“枪手”,写篇论文,答辩侥幸通过,学位拿到,岂不快哉?
论文本是一种科研成果,应是一种创造的积累,它的作用是现所未现,启人心智,但现在论文的写作、发表多半不是为这。为什么?为升职,为晋级,为拿科研津贴。因此,现在的论文已成了获得功名的敲门砖,成了领取利禄的“牡丹卡”。论文一旦和功名利禄结成亲家,那论文的实际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