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与评估专家“亲密接触”

(2005-06-18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杨晨光


   日前,教育部对河海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评估,记者全程跟同评估专家组,在6天的时间里与专家“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评估的氛围,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灵活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

  临行前,专家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长沈志刚对记者说:“本次评估虽然只是针对一所学校的个案,但很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该校的发展特点在很多高校中都有共性的体现,同时该校是两地三校区,多校区的管理也是目前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每位评估专家都要拟出自己准备采用的考察方式,比如听课、座谈、走访或者调阅资料等。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特别指出,抽查毕业设计要注意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尤其是同一位导师指导的几届学生,看论文选题是否更新,总之要分门别类,广泛采样。

  专家组严格按照评估的指标体系,从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和办学特色入手,对被评学校逐条考察。学校会安排一段专门时间带领专家们参观,把学科亮点和特色优势展现在专家面前,专家随后会再走访自己感兴趣的部门,深入细致地观察检验各项措施对本科教学的支撑与促进。

  “不扰民”为原则 体现随机性

  众多专家都表示,不少高校在评建工作中,年年、月月有重点,有措施,步步深入,所以,当专家进校时,能够做到心不慌,手不乱,如果搞应试评估,甚至弄虚作假,是逃不过专家们的眼睛的。

  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提出明确要求,以“不扰民”为原则,听课充分发挥随机性,同时有针对性,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这样才能观察到自然的状况,捕捉的信息才真实。

  记者跟着李延保听了一堂“科技文献阅读课”,“课程”是评估指标体系19个二级指标中的一个,能够反映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完课,谈及对这门课的感受,李延保说:“听这门课考察的是主讲教师能否从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角度入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并采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时检验教师本身在查阅信息、文献检索方面的功底,我的体会是这门课程的讲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还利用早上吃饭前的一段时间,独自一人在河海大学的校园里转了一圈,事后他告诉记者,看校园我感兴趣的是文化气息,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盖漂亮的大楼很容易,但绿色的环境、树木成阴、和谐的人文氛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这种文化积淀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点面结合 专家视角多样

  在信息中心,专家们关注的是网上选课如何进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开放程度怎样。在水力学实验室,听完介绍,看完演示,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鸣指出,观察实验室的运作可以感受学校在本科教学实验的操作上下的工夫,学校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性思维方面多作尝试,在实验室条件、设备和管理制度上配合学生,使他们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实践。

  在江宁校区,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务处长陈永灿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长刘晓君按照学号随机抽取了23名大二学生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双方交流的话题从实验室的分组、学生转专业的选择、宿舍的管理制度到对学校建设的期望,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对实验室老师的责任心、课程安排、社团活动、食堂伙食等诸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13名专家在这段时间里,审阅了河海大学的自评报告及有关资料,共走访了该校校本部、常州校区和江宁校区21个教学院、系和8个职能部门,考察了18个公共教学设施、实验室和学生综合设施,召开了16个各类人员专题座谈会,旁听了40节课,抽查了2240份试卷和808份毕业论文,随机对300名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问卷调查,还随机抽样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早操、晚自习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情况。

  正如李延保所说,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都高度重视评估和提高质量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