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经济类专业理论课怎样联系实际

(2005-06-17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朱桂花


  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多数课程都具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但职业中学的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少,对经济生活的感性认识少,对经济运行、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几乎没有,在学习经济理论与相关专业课时感到枯燥、难学、难以深入,进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把小课堂放到大市场中去,深入浅出地把实践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市场变化、热点经济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联系国内外经济形势,培养学生对经济生活的敏感性

  《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宏观性和政策性,但也非常接近经济运行的实际,在教学中离不开对国内外财政金融形势、方针政策的紧密结合。例如1997年一场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对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联系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这场危机的背景资料及危害性,同学们从不了解到产生兴趣,并积极关注其发展动态。1998年香港动用1000多亿外汇储备大战金融大鳄、成功击退国际金融炒家的惊心动魄一战,学生能够敏感地感觉到这一战对特区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上的重大意义,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判断其利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爱国心。国内财经形势也一样引导学生关注其变化发展,如利息率连续七次调低,连续几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债发行不断增加等财政金融政策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敏感地感觉到其可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把握市场热点,提高学生应变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营销活动,在教学中把课堂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000年末,佛山市在短时间内冒出多家市场定位、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相似的商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众商家的命运何去何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深入市场调查研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原理、策略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判断,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又如在不断出现的企业之间价格大战、空调大战、电视大战中,及时联系课本的市场营销原理和营销策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活跃思维,使学生对市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将趣味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纯经济理论的研究本是枯燥抽象的,对于职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但经济规律、市场策略在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却是丰富多彩的,如家庭理财、证卷投资。捕捉学生熟悉的经济现象,作为课堂讲课的素材,学生感到亲切,易于理解,课堂气氛融洽活跃,师生之间产生较好的互动,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