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对外汉语推广进入关键时期

(2005-06-17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翟帆


   6月15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宣布,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章新胜表示,这次大会将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一次盛会,也是世界汉语教学界及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这一消息的发布也预示着,我国对外汉语推广工作已进入了关键时期。

  汉语热潮席卷全球

  就在20天前,很多人注意到,美国国会两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参议员利伯曼和亚历山大联合提出一项名为“2005美中文化接触法案”的议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从2006年至2011年的5个财政年度内拨款13亿美元,全面促进美中在教育、学术、商业等方面的交流与接触,并在美国中小学加强中文教育。虽然这只是参议院的一项提案,最后能否通过还是未知数,但这样的提案在美国国会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

  对汉语的热情,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国家。在华人学校众多的东南亚,许多国家号召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现有的近2万名汉语教师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在欧洲,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在非洲,在南美,这种需求的增长都非常普遍。

  这些信息显示出,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而且这种需求已由民间转向了各国政府。将要举办的世界汉语大会,正是顺应了这一席卷全球的汉语热潮。

  汉语,21世纪关键语言

  不久前,世界最大的语言推广机构——英国文化协会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除了英语之外,21世纪的关键语言将是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不管这一研究结果是否准确,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汉语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智慧和知识的源泉。是什么因素把汉语推向了21世纪的前台?章新胜告诉记者,汉语热潮的到来,说明世界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期越来越好。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此外,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一系列涉及世界和地区安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未来越来越看好。现在,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地与中国联系在一起。汉语作为一种重要商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教学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汉语的推广是一项惠及世界各国的善举。

  推广汉语,中国人的光荣使命

  召开世界汉语大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汉语推广的高度重视。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我国有责任帮助世界各地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

  记者从国家汉办了解到,去年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汉语桥工程”,这一工程集成和整合了现有的资源,用科学和经济的办法,满足世界不同层面对汉语教学的需求。

  工程实施后,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成为了开展非学历汉语教学、培训当地汉语教师、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基地。在国内,10个重点大学和10个沿边大学建立了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师资上,实施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目前通过这一计划派到国外的汉语教师已近千名。此外,我国还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和专门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课件、课程和教材。

  学好英语,更要学好汉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新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次世界汉语大会把主题确定为“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就是把推广汉语教学看作为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要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也要更多地走向世界,我国政府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学生学习外语。目前,我国小学生三年级已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在我国开展得越来越广泛。不只是开设英语,我国也十分重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平衡,鼓励学习几种或多种外语,让学生真正面向世界,而不只是面向一种外语和某一类国家。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课程,大学开设的外语门类达40种,全社会学习外语的人数约有2亿人。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章新胜提醒我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对自己本国语言和文学的掌握,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学习中华文化,学习我们自己的语言,包括少数民族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