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一场震撼心灵的爱心拯救

(2005-05-26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杨靖岚


  陈明芳,西南财大2004级7班法学专业研究生,一位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勤奋好学、热情上进的女孩。去年9月,刚刚读研究生的她被确诊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岗父母远在福建,陈明芳无力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今年三月起,一场由学生自发组织、学校积极支持的爱心拯救行动为陈明芳带来浓浓生机。时至五月,捐款已接近9万元,在学校的帮助下陈明芳还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高分辨配型的骨髓提供者!

  这是一场感动财大的爱心大拯救,一场席卷全校的生命保卫战。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真情画面,在许多人的心里引发震荡。

  “事件的整个反响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拯救行动组织者之一的黄文说。先是网上自发的回帖令人吃惊。自从3月初陈明芳的病情被她的同学在“草堂茗香”中贴出,该帖被点击几千次,留言几百条。很多帖子为“陈姐姐”送去了祝福,另一些则帮着出谋划策。

  研究生部将陈明芳病情报告学校后,学校领导在第一时间批示:尽力给予及时帮助!学校免去了陈明芳的3年学费,学校党政领导纷纷亲临现场带头捐款。研究生部连续召开三次紧急会议落实帮扶队伍、形成应急预案。在宣传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校园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在最醒目位置挂出了介绍陈明芳病情的个人主页。校医院通过各种渠道与华西医院取得联系帮助寻找配对骨髓。研究生部以及陈明芳本科就读的法学院老师来到现场慷慨解囊。一位法学院的老师还一次次登录各大网站的同学录,把陈明芳患病的消息告知校友……

  接下来的意外来自募捐现场。没有来自学校的动员和组织,一次完全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募捐活动引起了全校同学的热烈响应。一拨又一拨的同学络绎赶来,有的慷慨解囊一次捐了500元,有的代表全班捐出了获得优秀班集体的全部奖金,有的送上精心折就的一串串千纸鹤,有的主动为捐款小组充当义工;校电视台、校报、广播站的学生记者们来到现场制作特别节目,连远在柳林校区的大一新生们也送上了他们自发组织的首笔捐款5000余元。

  沉甸甸的感动载满募捐小组的心,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不愿坐着接受别人的捐款,3个募捐点的70多位同学整整站了两天。

  陈磊,陈明芳的班主任,整个援助活动最前沿的指挥者。“陈明芳拯救事件给很多同学一个反思的机会,包括我自己。”陈磊说。关于生命、自助与助人,关于集体、责任这些抽象的词汇,许多人平生第一次从心灵深处咀嚼出它的含义。

  患病前,陈明芳是一个永远给人带来欢笑的人,也是班上所有人有困难时第一个会想到的求助对象。让同学们震撼的是,得知自己病情后的她仍然保持不变的灿烂笑容,坚持正常上课正常生活。她对同学说,这只是上天给她出的一道考题,努力解出来就没事了。她甚至计划病好后要去援藏。

  陈明芳的坚强和阳光令她身边的同学惭愧、感动。同班同学侯林萍说陈明芳感染、鼓舞着自己,让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集体主义这样一个抽象词汇的内涵,在爱心拯救过程中也开始彰显。一位网友在一篇长帖里谈道:“研究生部搞的捐款,让我深深地震撼于财大的温情……你要知道财大有多可爱。要知道,一定要知道。”

  任何高远的理想、高尚的品德,最终必须要落脚到实践中。捐款活动的另一倡导者,校红十字会的一位同学说:“这件事让我感悟,其实我们并不缺乏责任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尽到责任。”想想那浩浩荡荡的援助大军、那些为捐款工作加班到深夜、喊哑了嗓子的老师和同学,他说:“我们的社会和校园需要的不是愤世嫉俗的批评者,而是老老实实动手去做的人。”

  西南财大党委书记封希德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又是一个大课堂。大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影响。”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