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已拉开帷幕。大大小小的招生简章、院校专业的相关书籍,想必考生及家长早已翻阅多遍,可是填报志愿时,仍有部分家长和考生举棋不定。笔者建议,在志愿填报时应关心社会需求和自身未来的发展,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兼顾,尤其应关注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这些结合点也是考生规划未来人生、选择职业的依据。
关注专业领域行业
前景近年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能源、信息和材料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能源是材料和信息的基础,其影响不仅涉及生产、消费等经济层面,更影响国家安全。譬如,石油化工这一行业无论何时都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且随着政府对能源的重视,石化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代表未来学科方向的有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和环境等领域,而这些都是脱胎于与化学或化工有关的传统专业。比如北京化工大学新近成立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下设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材料学院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理学院设立的材料化学专业;机电学院新成立的安全工程、工业设计等都是是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借助原有的学科交叉、整合,衍生出新学科、新方向。
关注高校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高校师资力量较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针对扩招后存在的这些问题,教育部2004年8月对原有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进行了重新修定。新的评估体系对高校教学硬件和教育水平都有严格的要求,增加了控制规模和质量的师生比、就业考查、生源情况和校园网建设等多项内容,并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教学评估的核心指标。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获得优秀的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是较高的。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选择这些高校。
关注高校招生专业结构
一所有底蕴、有实力的高校,不仅重视学科的长期建设,同时又能顺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不断进行学科交叉,并衍生出新专业。
譬如,北京化工大学每年都要举行部分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听证会,在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专业招生计划。参与听证的专业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当年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一类是招生生源不理想的专业,还有一类就是新申报的专业。学校聘请人事部和各大知名集团企业的人力资源领导、校内外专家、学生和教师代表担任评委。2005年学校结合社会需求,经过多方面的充分论证,调整部分专业的招生规模,增加了生物技术、安全工程、工业设计等新专业。
关注高校科研实力
科研实力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在科技领域,中国和日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更多地来自于大型企业自身的研究院,而在中国,科研领域的高端人才更多地集中在高校。高校既要站在社会的前沿,又要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校教师在从事科研的同时,通常会将毕业生的设计有机地融入自身的科研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及早地投身到科技服务中。因此,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实质上是师资水平的综合体现。
关注就业关注未来
教育部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校发展要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其实,从教育是为社会市场服务的宗旨来看,招生、培养和就业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教育价值链。在这一人才培养链条中,源头工作是科学地设置专业和专业招生计划;核心工作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增强学生的素质和竞争能力;重点工作是广开就业途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率。
一所高校有较高的就业率,不仅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得到了市场认可,同时也说明考生和家长教育投资后能够及时得到回报。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如果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个人的选择才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