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新课程问题探究中思维热点的挖掘

(2005-04-29 00:00:00) 来自:中国高等教育/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求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何实现学生的探究价值?如何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合作与互助?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次听课中我听到一位科学老师布置的探究问题是学习天平的结构。我认为这样的探究题是没有价值的,也激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新课程问题探究中,探究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热点,在认真钻研教材基础上挖掘引起学生思维热点的关键问题。下面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br>
      一、挖掘学生是事而非的问题<br>
      学生在学习了动植物的分类以后,接触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容易在思维上形成定势,单纯从名称上判断动植物种类。在课堂上设计诸如“金鱼藻是藻类吗”、“章鱼是鱼类吗”、“娃娃鱼是鱼类吗”等此类问题,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挖掘典型错例<br>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挑选典型错例。如在学习星座中,针对学生把小熊座和大熊座图混淆的错误,精心设计问题;在学习动物分类中,从进化角度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学生认为爬行动物如扬子鳄、蛇等能生活在水中,是水生动物。<br>
      三、在实验中挖掘思维热点

      实验是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在实验中通过学生操作和观察后,再提出能引起学生思维热点的探究性问题,这样既能点拨学生,又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由用排水法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延伸到如何测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的体积,由用方格法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延伸到如何在中国地图上利用比例尺测出浙江省的面积。

      四、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挖掘思维热点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乐于探索和了解。所以在课堂上如能把知识渗透各个领域,谈谈科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前途,会使学生萌发探索的愿望。如在学习太阳这节中,结合神话故事提出:最后一个太阳被射掉怎么办?在学习宇宙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出:外星人给你写信,地址该如何写?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五、在知识难点中挖掘思维热点

      在课堂上为克服难点,有必要在知识难点中挖掘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这个问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它应当是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了动植物组织器官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吗?”通过皮肤这个具体的器官,引起学生思考,解决动植物组织器官这些抽象的知识难点。又比如学习太阳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讨论“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句话把太阳的作用都概括了。<br>
      六、在学生的日常用语中挖掘思维热点

      学生的日常用语是学生自己最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也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细菌”中,运用“校外摊点食品有细菌,不可食用”,让学生讨论,从而得出细菌无处不在的结论。在学习“月亮”中,运用“在有月亮的夜晚,是月亮给我们引路,所以月亮自己能发光”,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的错误言论,讨论会更激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br>
      七、挖掘学生既熟悉又不知道其中道理的问题<br>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许多现象熟视无睹。如果能挖掘并利用这些现象,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一张叶片为什么上表皮比下表皮颜色更深”、“体温计为什么要甩过再用”,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努力,细水长流,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备课时,根据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思维热点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