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

(2005-04-26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林定忠


    “以前拿着科技作品方案苦于找不到实验室,而且又怕耽误学习,拿不到学分。现在好了,学校安排了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也可以算学分了,学习和科技创新可以两不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杨战武说。

  杨战武2003年研制出“手扶拖拉机的新型悬接装置”并申请国家专利,今年又研制出“棉花电动剥壳机”,参加了日前结束的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此次竞赛除“棉花电动剥壳机”外,还有“花椒采摘机”等137个科技创新作品参赛。

  据了解,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该校近日对学生科技创新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主任,校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等单位人员任委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打破部门壁垒,协调合作,共同为学生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其中,团委具体负责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教务处负责制定创新学分、指导教师工作量,学生处负责引导学生参加。二是学校要求学生的每个科研项目都要有挂靠单位,挂靠单位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挂靠单位的评优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挂钩。学校指定部分实验室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将作为其年终评比的重要指标。三是规定对获得科技创新奖励的项目指导教师,除给予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荣誉和奖励外,还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四是明确提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教学活动,严格防止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发生;保证适当的指导时间;为学生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或联系场地、仪器设备等。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