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高等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

(2005-04-23 00:00:00) 来自:中国教育报/蒋建华


   为了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作出一定的回答,记者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本陆博士就基础教育改革中涉及的哲学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br>
    为什么需要哲学指导<br>
  记者:全国各地各学校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您曾经提出要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哲学,那么为什么要站在哲学高度思考各地各学校的基础教育改革问题呢?
  王本陆:观察各地各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不难发现: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人,包括改革发起者、改革执行者、改革对象和改革关联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种关于什么是改革、为什么改革和怎样改革的看法,有的可能较系统和理性,有的可能比较零散和感性。不过,不管什么形态的观念,它对个体来说都是行动的指南,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改革的态度和在改革中采取的行动,最终制约着改革事业的成败。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认识,都属于基础教育改革观,而系统的基础教育改革观,可称为基础教育改革哲学,是站在哲学高度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的深层次思考。它主要是基于对基础教育改革行动的观察反思,关注的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念问题。<br>   当前,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一方面是要注意改革观念的多元化存在状态,从而尽量准确把握人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种种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在多元化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影响改革全局的主流思想,正面探讨和倡导一种健康和先进的基础教育改革哲学,从而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持。<br>   记者:那么,您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哪些应当注意纠正或防止的深层次问题?
  王本陆: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改革、再改革”,这就是二十多年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通过改革,人们告别了旧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个人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通过改革,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在改革开放20多年间,人们对改革的态度逐步发生变化。最初,人们往往本能地怀疑、漠视乃至敌视各种改革行动,改革常处在举步维艰的境地;后来,改革逐步扩大,成果初步显现出来,人们对改革就有了一定的认同感;再往后,随着国家改革决心加大,改革成效全面显现,人们对改革便有了敬仰和敬畏之情;时至今日,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已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尊严,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br>   具体说来,从深层次看,当前应当注意纠正或防止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br>   第一,改革即进步。认为只要有改革,就会有进步。把改革视为发展、进步的惟一途径,甚至把改革等同于发展和进步。<br>   第二,改革有理。认为改革总是有理的、正确的,是不容怀疑和讨论的。似乎一举改革的旗号,真理就在手中。<br>   第三,改革即合法。认为改革是破旧立新,新的总比老的好,越新越好。改革的合法性是不言自明的,甚至改革就是合法性的标准,一切要为改革让路。其实,这是一种把改革理想化、绝对化和权威化的社会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并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社会背景下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一种片面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br>   也就是说,改革越深入,改革的地位和权威性就日益提高。从而也导致了“改革即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一种以“改革的傲慢”姿态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的出现。<br> 思考的前提是什么<br>   记者:知道了确立基础教育改革哲学思维的重要性,那么,基础教育改革中有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呢。或者更学术话一点的语言,基础教育改革的哲学头脑涉及些什么问题?
  王本陆:大体说,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必须回答三个大问题:第一,改革是什么,什么是改革,这是改革的本体论问题;第二,为什么而改革,依据何种价值原则来处理各地各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各种矛盾关系,这是改革的价值论问题;第三,如何进行改革,采用何种策略推行改革,这是改革的方法论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就是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价值基础和方法论问题的系统思索和探求,是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综合体。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的哲学思考涉及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问题。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包括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问题。<br>   记者:选准了思考问题的方向,是深刻思考各地各学校基础教育改革这个课题成功的一半,那么对基础教育改革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br>   王本陆:我认为,分析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应该从过去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不足两个方面入手。这里我先谈谈过去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br>   应该说,我国社会改革、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探索,已经为确立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我国在最近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中,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套自己的改革理论,比如,改革要有利于国家富强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先行试点、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和修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和科学民主作风,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等等。这些在长期探索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一般的改革理论,对于确立基础教育改革的哲学智慧,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br>   基础教育改革本身的各种成功经验,比如,从学校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力行教育民主,发挥专业共同体精神,鼓励个性化探索,等等,更直接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哲学智慧的生长提供了养料。此外,教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无论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来说,都为探讨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学术背景,这是不言而喻的。<br>   记者:基础教育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足,请接着谈谈您对各地各学校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许这是思考、完善各地各学校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br>   王本陆:当前必须认真分析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不足,弄清这些不足背后是否存在着不足的改革哲学,从而把真正的改革和假冒伪劣的“改革”区分开来。据我们观察,近年来存在问题的改革哲学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形态有:形式化的改革、强权化的改革、反科学的改革和市场化的一些所谓“改革”。<br>   有些作法确实是随大流的跟风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